法拉奇若掌權,英國或走向自我瓦解
最近多項全國民調顯示,改革黨(Reform UK)已在支持度上領先工黨。Ipsos 的最新調查指出,改革黨支持率達 34%,領先幅度約九個百分點。選民對傳統兩大黨長期無力改革的失望,使法拉奇得以以「反建制」之姿崛起。然而,他所提出的主張,並非重塑英國,而是解構它。一旦改革黨真正掌權,英國恐怕將面臨不僅是經濟動盪,更是國家根基的崩裂。
法拉奇曾公開讚揚前首相卓慧思於 2022 年推出的「迷你財政預算案」,稱那是「自 1986 年以來最好的保守黨預算」。這番言論在當時引發廣泛批評。該預算案隨即導致市場恐慌、英鎊暴跌、債券收益率飆升,並最終逼使卓慧思下台。這段歷史揭示了法拉奇的經濟觀:他推崇無約束的減稅與市場自由化,即使這樣的做法已被事實證明會摧毀信心。如今他再以相似口號競逐權力,風險可想而知。
更具破壞性的,是他主張讓英國退出《歐洲人權公約》(ECHR)。這不僅是外交或法律上的姿態,而是可能導致聯合王國(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)走向解體的導火線。北愛爾蘭的《貝爾法斯特和平協議》以 ECHR 為核心保障,一旦退出,協議的法律基礎便動搖,地方社會可能再度陷入對抗。蘇格蘭則早已表明希望留在人權體系與歐盟框架內,倫敦若一意孤行,獨立呼聲勢必高漲。英國的統一由此可能先在北愛破裂,再在蘇格蘭延燒,最終撕裂整個國家。
退出 ECHR 亦將使英國與歐盟及歐洲自由貿易區的司法與經濟合作幾近停擺。根據《英歐貿易與合作協定》條款,倘若英國不再遵守人權公約,歐盟可終止司法協作、警務合作及資料共享。此舉將令跨境貿易風險上升、法律成本倍增、物流與供應鏈運作受阻。企業須承擔更高的保險與合約風險,進口成本隨之上漲。最終受害的將是普通家庭,通脹壓力將更難緩解。英國在歐洲經濟體系中將變得孤立,物價高漲與投資信心下滑將同時發生。
在經濟政策上,改革黨提出的諸多主張被獨立財政研究所(IFS)批評為「無資金承諾」。法拉奇聲稱要大幅減稅、削減「浪費」支出、限制合法移民、重組央行制度,卻未說明資金來源。這種憑空許諾的做法極易引發市場恐慌。若政府最終只能依靠舉債填補缺口,信譽必然下滑。債券利率上升、貨幣貶值、通脹惡化,將重演卓慧思時期的危機。那場迷你財政預算案的教訓,似乎法拉奇並未吸取。
同樣危險的,是改革黨在能源與基建上的倒退。法拉奇主張廢除淨零排放目標、停止高鐵 HS2 計劃,即使後者屆時已接近完工。這意味著放棄長期增長與產業現代化。可再生能源與基建投資原是推動就業與地區發展的關鍵引擎,如今卻成為政治口號下的犧牲品。投資者面對政策反覆,必然撤資觀望。英國自脫歐以來潛在 GDP 已下降約四個百分點,若再疊加此類錯誤路線,經濟前景將更加黯淡。
移民政策則暴露了改革黨的自相矛盾。他們宣稱要「驅逐非法移民」並「收緊合法移民」,卻忽略英國的醫療、科研與高等教育體系高度依賴海外人員。NHS 中近五分之一醫護人員為外籍,留學生學費亦是大學營運命脈。若改革黨執政並全面收緊入境,醫療與教育勢必陷入人手危機,地方經濟亦將受到連鎖衝擊。結果是合法移民被誤傷,而非法移民問題依舊難解。
整體而言,法拉奇的政治工程既不務實也不穩健。他以「奪回控制權」為口號,實際卻是在推動一場從制度、經濟到國家結構的自我瓦解。退出 ECHR 可能導致聯合王國解體,無資金政策會引發財政與通脹危機,逆轉能源轉型與基建投資將削弱生產力,而收緊移民則會摧毀公共服務。真正的國家主權,不在於築牆,而在於維持開放、穩定與可信的體系。若法拉奇的路線成真,英國將在民粹的鼓聲中,踏上一條自毀的道路。
延伸閱讀
Ipsos:Reform UK 領先數據與民調解讀 – https://www.ipsos.com/en-uk/reform-ipsos-record-9-point-lead-over-labour-public-satisfaction-government-nears-lowest-point
Policy Exchange:ECHR 與北愛和平協議分析 – https://policyexchange.org.uk/wp-content/uploads/The-ECHR-and-the-Belfast-Good-Friday-Agreement.pdf
Chatham House:退出 ECHR 的經濟與政治風險 – https://www.chathamhouse.org/2023/03/uk-must-not-sleepwalk-leaving-echr
IFS:改革黨政綱財政可行性分析 – https://ifs.org.uk/articles/reform-uk-manifesto-reaction